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道 據美國《科學日報》網站5月13日報道,瑞士伯爾尼大學神經學系和伯爾尼大學附屬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大腦是如何在睡夢中對情緒進行鑒別分類、強化存儲積極情緒并削弱消極情緒的。
快速眼動睡眠(REM)是一種睡眠狀態,大多數有著強烈情緒內容的夢是在這種狀態下出現的。前額葉皮質在清醒狀態下會對許多情緒進行融合,但在快速眼動睡眠狀態下卻近乎悖論地進入休眠狀態。
伯爾尼大學的安托萬·阿達曼蒂迪斯教授說:“我們的目標是了解這一令人驚訝現象的基本機制和功能。”
處理情緒,特別是區分危險和安全,對生物生存來說至關重要。對于人類而言,過度負面情緒(如恐懼反應和焦慮狀態)直接導致了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等病理狀態。歐洲約有15%的人口受到持續焦慮和嚴重精神疾病的影響。由阿達曼蒂迪斯領導的研究小組正在研究,大腦如何在快速眼動睡眠中增強積極情緒并削弱消極或創傷性情緒。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周刊上。
睡眠中的嬰兒(視覺中國)
研究人員讓實驗鼠熟悉和認識到與安全有關的聽覺刺激以及與危險有關的聽覺刺激,隨后在醒睡周期中記錄小鼠大腦中神經元的活動。通過這種方式,研究人員能夠繪制出細胞的不同區域,并確定情感記憶在快速眼動睡眠過程中是如何被處理的。